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巴人的发祥地,崇拜白虎,号勇武之乡。 1940年中日枣宜会战宜昌失守后,长阳成为中日对战首当其冲的前沿阵地,为拱卫陪都重庆的门户。尤其是 1943年4月至6月中日鄂西会战,由于长阳战略位置空前突显,成为中日双方誓死争夺的决战之地,悠关中华民族存亡, 堪比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由于在这一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多特蒙德主场势不可挡,夺取三分了战役的最后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走向,并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阳地理位置
一、 长阳是中日鄂西会战的主战场。 根据众多抗战史料表明,中日鄂西会战,虽以宜昌石牌为枢纽,但主战场却在长阳境内。
1、鄂西会战的重点战场主要在长阳。
1943年4月至6月,日本侵略军共出动了7个兵团,总数超过10万兵力进攻鄂西,其中5个兵团进入长阳作战。中国出动9个师团12万兵力进行阻击,其中有7个师团在长阳与敌决战。中日鄂西会战中,日军先后从宜昌,宜都、枝江、松滋、荆州、沙市、公安、石首、城陵矾、武汉、黄石沿长江一线,呈3路纵队,每路纵队又分左、中、右,共9路成扇形向长阳攻击合围。长阳东部、中部的广大区域,包括麻池、大堰、磨市,都镇湾、鸭子口、刘坪、天柱山以及白氏坪、津洋口、龙舟坪,高家堰等丹水流域的广大区域,也就是说长阳全县三分之二的广大区域都成为双方会战的主要战场。双方各自调动了最精干的有生力量,参加会战的兵种涉及到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空军、特种兵等。日方还调动了毒气、细菌部队参战。中日双方在长阳的战斗相当惨烈。在长阳阵地,日军还使用了各种重型武器,包括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面骑兵突袭,施放毒气、细菌战、燃烧弹等,各种残忍所用至极。 长阳全县三分之二的区域便陷入一片火海,处处硝烟弥漫,昼夜炮声隆隆,积尸成丘,血流成河,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从 1943年 5月21日日军3个师团6万多兵力 攻入 长阳 开始,到 6月初日军被赶出长阳结束, 中日双方在长阳土地上进行的狙击与反阻击、进攻与反进攻、逃跑与追歼等大小战斗超过百次,战斗时间之长,战斗之惨烈,空前绝后。中日双方投放在长阳地域上的战斗兵力总人数达16万人之多,双方在长阳地域上战斗中致死致伤总兵力人数达6万之多,真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鄂西会战决战主阵地在长阳。
中日鄂西会战虽然牵扯到湖北、湖南、河南、重庆4省30多个县市,但最后中日双方的决战的主战场却在长阳。当沿千里长江战线的日寇一进入长阳境内即遭受中国军队的奋力阻击,长阳境内著名的阻击战有白氏坪阻击战、磨市阻击战、大堰阻击战、五龙观阻击战、渔洋河阻击战、峡龙岩阻击战、都镇湾街区巷战、鸭子口阻击战等。当然最著名最残酷最激烈的刘家坳、偏岩、馒头嘴、峡当口、木桥溪、太史桥阻击拉锯战,双方在这段宽不过一公里,长不过二、三十公里的丹水峡谷,各自投入了整个鄂西会战总兵力主力的百分之六、七十,双方集中了总装备的百分之七、八十,日军调度了横山勇所辖全部空军、毒气部队,双方进行了长达七天七夜的生死决战,尸横盈野,血流漂杵,最后以整个战役日方伤亡2.5万多人(也有说是3.2万多人),中方伤亡多于日方一倍的代价,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3、日寇主要有生力量被消灭在长阳。
根据战后中日双方公布的鄂西会战伤亡人数估算,本次战役,日军死伤25718人,也有说是3.2万多人,其中击毙超7000人,战场俘敌88人。其中校级军官5人,毙伤缴获战马1384匹,击落敌机45架,舟艇122艘。据有关资料显示,鄂西会战中,在长阳土地上被击毙的日军不少于5000人,被毙伤的日军不下于20000人。其中 日军 第13师团 3 个大队,3000 余人,在渔洋关以 北 磨市附近 , 被 多特蒙德主场势不可挡,夺取三分我 第10集团军之新23师、55师、98师、121师各一部包围,基本上被歼灭。 我军在都镇湾、五龙观、平洛、鸭子口等近数十次的阻击战中,每次击毙日军,少则十几人,多则达到两三百人。我军一个加强班利用龙舟坪叹气沟天险优势,埋伏击毙日军一个加强中队200多人。我 防守天柱山南侧的139师415团团长王润圃率领该团,在第9连残部的策应下,乘敌半渡击 之 ,击毁击沉日帆布船无数,清江顿时被血染成了红色,江上 日军 浮 尸数十,终不能渡。 长阳偏岩阻战,日军仅从偏岩抢运回宜昌的部分日尸一次就达600具之多。我重迫击炮第四团40多门150mm口径的重炮,在高家堰阻击战中大发神威,向日军发射了几千发炮弹,仅仅几个小时就打死日军数百人。在偏岩至馒头咀之间长达14公里的开阔山谷中,国军与日军近身肉搏激战数十次,致使日军遗尸累累,伤亡2000多人,其中击毙日军步兵第217联队第1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以下1000余人。日军收集尸体在金家坪焚烧,仅骨灰就有3米多长,2米多宽,1米多高,可见日军伤亡之惨巨。日军在攻击香花岭高地时,遭我5师官兵强烈阻击,双方激战竟日,日军遗尸达350多具。在木桥溪拉锯战中,给日军造成恐怖性伤亡,仅战斗空闲时,日军偷空收集到倒毙在木桥溪山谷中同伴尸体达1000余具,拖到木桥溪大富人戚华甫具有5个天井的大屋内,里外堆积达几尺厚的死尸,闭门后用汽油焚烧两天方熄。
4、鄂西会战中方全线反攻首起长阳。
我第5师13团1营也战得只剩了三分之一的人不到。正在酣战之时,我第66军185师533团在团长李仲辛的带领驰援赶到加入木桥溪的阻击中,最终使得日军第13师团终未能越木桥 溪 防线 一步。日原计划 13师团 与北线之第3、第39师团协同,妄图迂回天柱山、木桥溪从侧后贺家坪、三斗坪,席卷石牌 ,直捣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并绝灭整个中华 的美梦 ,终难实现, 彻底破产。我第5师师长刘云瀚、副师长邱行湘亲到太史桥半山阵地老林坡指挥战斗。30日晚,刘师长从望远镜观察,见长江沿岸灯火绵延不绝,觉察敌情有变。午夜12时,第13团前哨步兵与师侦察队同时报告当面之敌有撤退征兆。师部即令13团准备出击,并令师侦察队继续与敌保持接触。 5月 31日拂晓前,我第5师13团已对当面之敌形成夹击之势,不料日军一部突然发动猛攻。 我久 经战阵的刘云瀚师长判断,日军这是佯攻,欲借此掩护主力突围。少顷,我第15师团搜索连报告日军主力已开始回撤。刘师长便下令第13团跟踪追击。 同时进攻石牌的日军也在我江防部队的猛烈阻击下,气势衰微。 至此,我 守卫 太史桥 与石牌之中国军队全线反击。延至是日当夜,日军各部队分别沿清江、渔洋河及澧水各处,分向宜昌、宜都、枝江、藕池口撤退。我军一路追歼、侧击、穿插、包抄,到处是日军丢弃的伤兵、骡马、辎重、武器。是年 6月1日, 日军被赶出长阳 ,至 6月是旬国军 收复宜昌、宜都、五峰、枝江、松滋、公安,日军退缩至荆沙武汉一带 。 鄂西会战,以中国军队最终获胜告捷 。
参加鄂西会战的中国士兵
二、长阳人民为鄂西会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长阳人民全面动员支援抗战。
自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长阳成为陪都门户,抗日战争最前沿,当时,举国上下向西大撤退,长阳又成为通向大西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先后有近十万国军驻守和路过长阳,成千上万的难民潮水般地涌向长阳,中央、省府等国民政府有70多个机关单位迁徙长阳。本来就很贫困的大山区长阳,军队需要军需,难民需要生存,机关需要维持,时间长达5年之久。长阳当时全县人口约24万,耕地面积35万亩,亩产不过100来斤,全年人均粮食只有150来斤,不少农民靠野菜度日。在国难当头之际,长阳全县人民以民族大义为重,尽其所有,不惜生命,共赴国难,支持抗战,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无私贡献, 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民族尊严。1940年10月,宜昌沦陷后,驻防长阳的国军第8军军长郑洞国在磨市花桥举办保长抗战训练班。当时,长阳县下设18个乡、204个保,乡长、保长为最基层行政负责人。乡公所,保办公处,为最基层办事机构。长阳县参加第二期保长训练班的这达80人。培训班主要开讲抗日救亡图存、动员民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抗敌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开展对日斗争等。当时因长阳本山邑偏僻之地,民智未开,乡里人多不知山外之事,经过这几次的培训,为长阳培训了基层抗战骨干,极大地开化了民智,有力地推动了长阳全民的抗战。当日军进犯长阳都镇湾时,国军32军139师同日军激战,都横乡公所动员乡、保、甲三级积极参战阻击日军。乡长郭海泉、副乡长李任臣、警长段杰成,带领全乡乡警30多人,组成“抗日救国青年团”和“抗日突击队”,每天收集日军情报,了解敌军动向,站岗放哨,运送子弹,同国军一起阻击敌军并在都镇湾街区内展开港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都横乡长郭海泉在日军攻占都镇湾前一小时,仍然坚守岗位,应付军差,疏散群众,抢运军粮、军火。日军进入城区后,率领警员撤至佷山打游击,亲手捕获日军一人。大蔡乡长李子格, 在日军进攻大堰时,亲率乡保两级警员,同日寇打起了游击,并在九柳坪查获汉奸1人。津泉乡农民曾心守、曾凡贵兄弟2人,在下渔口乘一日军不备,用石头猛击日军头部,继而拖至半山杀死。沿头乡农民刘传益,日军进攻沿头溪时,被日军抓去当向导,刘传益坚决不干,当场大骂日军,被日军砍头残杀。
2、长阳人民倾尽人力支援抗战。
长阳成为抗战前线后,全县人民倾尽人力支援抗战。长阳山高岩悬溪深坡陡,交通极不方便,没公路汽车、就连人力车、独轮车也无法使用,加上战争导致骡马也几乎绝种,而战时长阳2条军运线路总里程800余里,像蜘蛛网一样依山而就,绕水而行,艰险异常,所有运输全凭人力肩挑背扛。1940年宜昌沦陷后,长阳即成为抗日战争最前沿,大军云集、政府机关大撤退,兵荒马乱,难民如潮,每天仅军粮运输量就高达10余万斤,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战争急需的枪、炮、子弹、炮弹、手榴弹以及伤病员、政府机关必须的物资资料,全靠长阳人民肩挑背驮。当时长阳全县平均每天出动民夫超万人,多则达到三、五万人。有时甚至集中全县所有男工妇女达到近十万人,帮助抢运粮食、武器、政府物资和伤病员。有不少人活活累死在运输途中。1943年11月21日夜3点,长阳县政府秘书接到国军第18军电令,要求长阳征调民夫速将国军在都镇湾存放军粮9500包于23日上午全部运抵宜都潘家湾。长阳县府立即电令都横、马水、刘杨、平社、龙杨、大蔡共6个乡,连夜征调民夫6000人,县长吴雨桐和兵站支部长亲自赶赴都镇湾督运,当他们到达都镇湾后,发现此处军粮不足1000包,已在一夜之间运完。各乡数千民夫全部露宿街头,等候运粮,一连数日后,又改到资丘蔡庄坪,星夜抢运军粮到宜都。1943年5月日军进攻木桥溪时,高城乡公所事务员王传大,带领民夫为国军运送弹药,行至榔木溪,遭日军临空狂轰滥炸,当场有40多人殉难,还有20多人被日军所俘,全遭屠杀。从某种意义上说,鄂西会战的最终胜利,是长阳人民肩挑背驮出来的。
3、长阳人民献子捐夫支援抗战。
长阳人民为支持抗战,父母献出儿子,妻子捐献出丈夫,把生命交给国家,参军参战,抵抗日寇侵略。抗战暴发初期,长阳全县总人口25.5万人口,到抗战结束时,长阳全县总人口下降到不足21万人口,总人口下降了4万余人,户平减员1人。其中,从1937年至1945年间9年间,长阳人民应征参加抗日军队的青壮男丁达到23553人,平均每年参军人数达2600多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10%以上,全县平均每2户为抗战贡献1名兵员。其中还不包括大量青年学生从军,当国民政府下达知识青年从军的动员令后,长阳组成由县长吴雨桐任主任的征集委员会,在全县征召知识青年从军,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自愿应征,报名者达数百人。经过体格检查和学历测试,一次录取人数达174人。不少自愿报名者因体检不合格,或因学历不够而未录取者,有的抱着痛哭,有的托人求情,一腔热血,感天动地。除知识青年应征入伍外,当时各乡、保、甲都分配壮丁人数,对每个家庭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许多家庭连独子也献出去参军打日本。
4、长阳人民捐口粮支援鄂西会战。
长阳人民为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尤其是在支援鄂西会战期间的表现,惊天动地泣鬼神,捐款捐物捐人捐命,倾其了所有。本处薄田寡地凶山恶水的长阳人民,在自己生产力极端低下,本已缺顿断炊,咽糠吃草,饥肠辘辘的极端困苦前提下,抗战8年还无偿捐献口粮近亿斤给抗战部队与国民政府。尤其武汉荆沙沦陷后,长阳外来粮道被阻断后,全县粮食更是极度短缺,许多人树皮草根当主粮,终年食盐不入口,饥寒交迫,大山里荒冢累累。就是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的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间,长阳人民硬是省下口粮,向军队和政府贡献粮食14.5万石,共计3600万斤,超过当时粮食总产的30%以上。
5、长阳人民捐钱捐物支援抗战。
抗战期间,长阳全县人民除了供应庞大驻军和中央、省、地入迁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的巨额负担外,还要为筹集战时需要的特务侦察、区乡直属警备队、乡、保、甲等基层的公务开支、征用民夫伙食、交通运输、难民救助、官兵救济、抗日宣传、军事招待等各项费用等。1940年10月,长阳县政府成立抗战动员委员会,向农民开展各种募捐活动。动员委员会一下在全县募捐了10万元。县政府还发行固定面额为5元、10元、50元的三种收据,向各乡、保、甲征收捐税4万多元。1942年7月,长阳县政府西迁资丘全县筹集经费1万元,其中资丘商人主动捐款6000多元。长阳人民还承担了随着战场形势变化而带来的许多突如其来的军需负担。譬如,为了延缓、迟滞、阻止日军机械化的进攻速度,长阳征调大量民夫,参与全县大规模挖掘战壕,修筑碉堡,设置掩体以及破坏道路、桥梁等。还有在战斗开始后,为战场上抢运枪支、弹药以及搬运山炮等重型武器,在战场抢运伤员,以及战斗结束后,掩埋敌我双方大量战死人员尸骨等。在日寇被赶出长阳后,还要无偿承担更大规模的道路、桥梁、电话线、公用设施以及民房的复建任务。1945年6月,国军为了在做好长江航运补给,决定在长阳蔡庄坪建立造船事务所,由第6战区长官司令部电令长阳,征购中径11至20公分圆木5700根,征调宽30公分、厚3公分、长8公尺的木板,送交资丘国军工兵第6团4营。长阳接电后,立派各乡各保,紧急动员数千民夫,连夜上山伐木,夜以继日抬运,风雨无阻。未过10天,第6战区长官又电令限10内,在长阳征调长5至6公尺的椿木、柏木板2574块;长4.5公尺度、25公分、厚6公分椿木、柏木板1620块,此外还同时征调葛麻6000斤、桐油23250斤。石灰2300担,造船工匠600名。
6、长阳人民捐房腾屋支援抗战医院。
1940年4月,宜昌沦陷,军政部11兵站后方医院从宜昌迁往桃山,该医院有医官10多人,护士50多人,炊事班20多人,担架队30多人,加上其他勤杂工共计200多人,设有医药室、军需室、副官室、医官室等。当时桃山不过2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房屋全被无偿征用。伤病员高峰时,还到白沙坪等地征用房屋安置伤病员。1943年5月,日军占领都镇湾后,该兵站医院奉命迁往巴东野三关,全是征调长阳大量民夫抬运伤病员以及各种医用设施。日本被赶出长阳后,45兵站又来桃山接防,也是长阳民夫转运。
参加鄂西会战的中国士兵
三、长阳人民在抗日战争暨 鄂西会战中做出了巨大 牺牲 。
1、长阳有4万同胞在抗战期间献出鲜活的生命。
日本侵略者对长阳人民犯下的三光罪行磬竹难书。长阳被日占领期间,日军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屋就烧,见女人不分老幼一律先奸后杀。长阳被日军杀死的人数,已无法准确统计。根据当时国民政府年报人口统计估算,抗战暴发初期,长阳全县总人口25.5万余人,至抗战结束时,长阳人口仅剩21万,锐减4.5万余人。日军屠杀长阳人民的手段有枪杀、刺杀、棍杀、奸杀、砍头、机枪扫射、焚烧、活埋、投江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1943年5月25日,日军攻占龙潭坪、杨柘坪后,一天内杀害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赵道云、王义沛、林伍氏等51人。日军入侵都镇湾时,农民方某之妻正抱着一岁的孩子喂奶,日军一把夺过小孩,举刀劈死在地,然后对其妻进行强奸后,又一刀将其杀死。花桥一姓官的农民,日军到来时,儿子、儿媳和孙子都上山躲避,只留下一位70多岁的婆婆在家。一伙日军闯进屋后,抢走财务,将老妇活活打死。日军占领沿头溪后,抓走农民方秉一、胡道化、方正行、赵秀德、刘传一、陆大姑等14人,全部集中在一堰头枪杀。经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核实,被日军杀害的人中纳入抚恤金的长阳人就达324人。
2、长阳被日占领区的房屋几乎全部被毁。
日军占领长阳后,专门组织了“搜索队”、“纵火队”,执行杀人、放火、抢劫。特别是日军战败撤退时,更是见屋就烧、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日军所过之处,全部地平草光,寸房不留、寸物不存,所有农户、集镇的房屋全部烧得寸尽。据长阳县政府当时不完全统计,都镇湾、磨市、高家堰、津洋口等地就有2911栋房屋被日寇付之一炬,数以万计的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其中尤以平洛、樟木垒、沿市口一带最为严重,被焚房屋892栋。津洋口、偏岩、馒头嘴,被焚房屋602栋。都镇湾、鸭子口被焚房屋411栋。房屋被焚,不仅家庭财产化为灰烬,而且有些连人也被烧死在其内。木桥溪农民戚文赞,戚盛抚二人因日军突至,躲避不及,被逼屋内,被日军纵火将其活活烧死。鄂西会战期间,日军每天出动数十架飞机对长阳国军阵地、战略要地、以及后方集镇进行轮番轰炸,全县到处浓烟滚滚,弹坑累累,人仰马翻,房屋尽毁。据不完全统计,仅1940年5月7日至当年12月12日,日军就对长阳县城龙舟坪进行了9次轰炸,在长仅一公里的龙舟坪集镇上,共投下燃烧弹、重型弹、小型弹、延时弹、定时弹,共151枚,炸死军民30多人,炸伤50多人,炸毁房屋123栋,寺庙7座,损失财产无计。其中在7月10日的轰炸中,日军出动重型轰炸机9架,投重磅炸弹26枚,当场炸死5人,炸伤13人,炸毁房屋数十栋。8月10日,日军再次出动飞机13架,投弹36枚,炸死19人,炸伤2人,毁坏房屋26栋。
3、长阳被日占领区的牲畜几乎全部绝种。
日军在长阳烧、杀、奸、抢,残无人道,灭绝人性。日军每到一村一户,日军搜索队先是翻箱倒柜,抢劫财物,凡能吃的、穿的、用的,无论粮食衣服、金银财宝、猪羊马牛、鸡鸭鱼肉,全都洗刼一空。临走再点一把火,将房屋夷为灰烬。日军在长阳抢劫的财物根本无法统计,据当时长阳国民政府不完全统计,仅日军在进犯长阳的十天中,被抢走耕牛1875头,牲猪3098头。日军被赶出长阳后,凡是被日军占领过的区域,马、牛、羊、猪、鸡、鸭、鱼等,几乎全部绝种。
4、长阳被日占领区的众多妇女不堪侮辱宁愿投江上吊自杀。
日军在长阳对妇女犯下的罪恶,更为人类所不齿。日军进占都镇湾时,镇上有300多老少妇幼躲在佷山魁头岩的山洞里,被日军发现,上至六旬老妇,下至十多岁幼女,无不受其奸辱。有位年近五旬的妇女,在遭日军奸辱后,又被刺刀扎进腹部,惨死在草丛之中。不少妇女为抗拒日军兽行,被迫投江、上吊、自杀殉节。平洛有户人家,一家7口,丈夫被日军抓走充当苦力。妻儿6口躲在岩洞被日军发现,日军惨无人道先把妻、女的衣服扒光,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施兽欲,殷红鲜血染红幼女衣衫。日军在满足兽欲后,把奄奄一息的母女及其幼儿全部丢进屋中苕窖,盖上盖子,然后纵火烧屋,一家六口活活烧死。在龙舟坪、津洋口一带,被日军抓走的青年妇女80多人,由两只木船送到沙市“皇军慰安所”,全部惨死在日军魔窟中。
四、长阳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或缺。
1、鄂西会战的历史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鄂西会战是中日抗战史上,中国方面首次所取得真正意义上战役性方面的彻底胜利。鄂西会战的胜利,不仅仅是保住了长阳、石碑等通往大西南的重要军事战略门户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中华民族战时首都重庆及西南半壁河山的政治安全,为争取全国抗战的最终全面胜利奠定了军事、政治、人力、物资基础。鄂西会战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复了长阳、五峰、宜昌、当阳、宜都、枝江、松滋等大片国土,而且有效的消耗了日寇的战争资源和有生力量。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投入总兵力达到十万,其中伤亡人数占比达到30%以上,其中直接战死人数超过7000人,占比达到7%以上。而且在鄂西会战中,日军损失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将官。由于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战必胜的信心,有力打击了日寇侵略者的猖狂气焰。中日战争自这场战役以后,中国方面开启了由败转胜、由全面退却转入全面防御与战略进攻阶段,日寇则是进入了由进攻全面转入退守战略防御阶段。由于中国战场的胜利,同时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太平洋及全世界人民抵法西斯抗侵略者的信心与勇气。正如中国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 在 鄂西会占大捷庆功宴上 讲话 指出 :“中国自抗战以来,因武器装备与日军优劣悬殊,中 国士 兵与日军在战场上的对比,通常为一与五之比。但在此次鄂西会战中,由于我方对敌情判断的准确,将士的勇猛,再加上 长阳 崇山峻岭 等有利条件,敌我之对比已转变为二与一之比。就是说在此次会战中。一个士兵即对付两个日本兵,却取得了巨大胜利。”
2、 长阳为鄂西会战的全面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中国方面之所以夺取鄂西会战的最终胜利,除了国民政府坚定的抗战决心、第六战区的正确指挥与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精神外,再就是长阳特殊的地理条件为中国军队充分发挥山地作战优势,使日寇的重装武器与机械化包括骑兵突进、空中轰炸以及毒气、细菌等特种部队难予充分展开和发挥应有作用。第三就是长阳人民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抗战也是起了至关重要的关键性作用。我们很难设想,鄂西会战中,如果少了长阳人民全方位的无私支援,中国军队要取得整个战役的最后胜利恐怕也是不可能的。鄂西会战之所以能在长阳取得战役最后阶段的全面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军队与长阳地方政府、有军队与和全县广大老百姓水乳交融、紧密配合分不开的。
3、 长阳人民抵抗外族入侵的勇武精神永远彪炳史册。
长阳人民多为巴人后裔,有崇拜白虎、勇武善战、敢于抵抗异族侵略的悠久历史传统。早在武王伐纣时期,就有巴人歌舞以凌殷人的记载。长阳人民顾全大局、勇于付出、倾其所有、不怕牺牲,舍家、舍财、舍命,全方位支援国民政府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方面的出色表现,除了捐粮捐款、当夫当差、为战场运送武器、抢救伤员、刺探情报外,不少长阳人还自动拿起武器,直接参与对日作战。长阳人民抵抗外族入侵的勇武精神和为鄂西会战所做的无私贡献,可歌可泣,将永远彪炳史册。据鄂西抗战胜利后,为表彰长阳广大军民在鄂西会战所做的重大贡献,中华民国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湖北省府多次发出嘉奖令,表彰支援抗日有功人员。据有关资料载明,全县先后有40多人受到第六战区及湖北省府嘉奖,除县长吴雨桐外,区长、正副乡长、正副保长25人,学校校长、士绅、农民和警务人员达20人之多。
来源:长阳民族研究会 作者:覃世清 胡士国 刘光容 郑子华
抗战论坛kz1937com
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被遗忘!抗战论坛公众号,以理性、客观、兼听为宗旨,为抗战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态度的抗战史公众号!更多内容https://www.kz1937.com